重拾脚步,执守信念

视频:海飞的跑步记录2015
——人要像鹰一样,执着于自己的信念,然后重生,蜕变,成长。 by海飞 2016/5/23

早晨是一天中感受力最强的时刻,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心一意地坐下来,看着桌前的咖啡仍冒着热气,笔记本上的输入键在不停地闪烁,任由思绪飘荡,飘回5/1的秦马,甚至更久远。

◇ 马拉松,友情与信念的征途

很多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于我而言,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则是最真挚的友情陪伴。这是一场无关速度的征途,亦是自我信念的见证之旅。

比赛当天,蓝天白云,气温适宜,道路宽敞,工作人员稳妥有序,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这次参赛选手不多,并没有以往参赛所体验的拥挤,7:15顺利与小崔等人在安检处汇合,一同前往赛道起点,最终处理好存包、换装等琐碎事情已7:50,快步走到起点区,合照完稍作热身,等待出发。时隔四个月,再次站在比赛起点处,既陌生又感慨。当下只想专注内心,跟随感觉,慢慢适应赛道的节奏。

随着枪声响起,我们三人跟随人流,缓慢踏至起点拱门,手表、手机开始计时,也意味着这一次马拉松征途的正式开始。赛前我们已经达成共识:跑走结合,完赛即可。

许久没有站在赛道上,带着些许的兴奋与期待,迈着小步慢慢跑起来。小崔和冬哥,下意识地占据在我左右两边,以防我被撞到(虽内心感动却顾不上矫情了)。一路下来,我们三人就以这样的阵容跑完了全程。小崔和冬哥赛后曾直言:“真没想到你能完赛,我们打算等你半路上收容车之后,再追去终点等你”。(这真是好兄弟啊,可惜当时没有足够多的纸巾可以承载我的满腔热泪)

1-10k,或许是兴奋的缘故,状态还不错,配速530-600,这已是我近期最快的速度了,心里暗自窃喜。小崔和冬哥则在旁提醒我别跑太快。其实我知道,这速度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是热身。

10-20k,状态有些下滑,配速600-630。在12k的时候偶遇对面赛道的黑旋风选手,第一集团已经25k,在折返的路上。当时我就像大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拿起手机冲过去拍照,还琢磨着把我和冠军选手P在一起“晒”个朋友圈,奈何手机网络罢工,遂收拾心情继续向前。这一小插曲过后,身体似乎收到了鼓舞,有了动力继续上路。

20k-30k,在20k的时候,我们预估完成半程需要两个半小时,剩下三个半小时,完赛应是没问题的,因此可以适当减慢速度,走走停停。至此,身体和思想都有所懈怠,在20K的大缓坡上,我便任性地停下来走路。小崔和冬哥也停下来陪我一起走(估计他俩应该很无奈)。我事前和他们打了预防针:“我可能半程过后就开始走了,不跑了。什么时候收容车追上我了,我就上车。你们可以不用陪我,继续跑吧,咱们在终点见。

”但是每次我这样一说,他们都很坚决地反对:“没事,我们就陪你一起跑。”看他们在我身边陪跑,怎么看怎么别扭,总有一种壮士赴死的惨烈。我自己知道,明明可以310以内完赛的选手,跑得慢比跑得快更折磨人。不过幸好,后来我发现他俩找到了另外一种消遣的方式,就是从补给站中找乐趣,逢站必进,进必吃喝。小崔说“以前跑马是没时间,连喝水都不敢多喝,更顾不上吃东西,现在就是闲的没事干,每个补给站都可以慢慢逛。”我只能“呵呵”一笑。不过好处就是他俩每次都给我带吃喝的,尤其是在25k的补给站,组委会竟然贴心的提供了独立包装的豆沙面包,还有圣女果、士力架、香蕉等。结果他俩像“强盗”一般,人手一瓶水,两个豆沙包,四根香蕉,一堆圣女果和士力架。见此,我实在是于心不忍,让他们先停下来吃饱了,再慢慢追我。

自己跑的时候,果然还是管不住,脚下不自觉加速,意识到之后看一下手表配速4’30,立马收住。大概跑了1公里后,后面突然刮起一阵风,他们就出现了,手里还提着给我带的食物。他们一看到我就说:“你是不是偷偷加速了?”,我心虚地反问道:“你们是不是故意离我这么远,然后练间歇跑了?”没有否认即是承认了。42公里,他们大约练了两三次间歇。我当时内心无以名状,只能再一次“呵呵”了。
30-40K,刚刚坚持了30k,此时身体不适感明显增加。内心也很挣扎,到底是弃赛呢?还是坚持跑到终点?元旦节的厦门马拉松,我便是在30k弃赛。30这个公里数背后,带给我一种莫名的沉重感和心理阴影。但每当转头看到身边两位好友,目光凝聚地看着前方,步伐坚定,没有对我半分的质疑,我便心有不忍。我知道他们对于终点,更确切地说对于奔跑的执着并不亚于我。试问我又如何能够辜负他们这种舍命陪君子的情谊?心里对自己说,最后的12k,咬咬牙就过去了。现在已记不清当时那种膝盖与髋关节同时煎熬着肉体的疼痛,只认准了心里的那个执念:不能再一路懦弱地弃赛,要完赛!

40-42k,最后两公里的路程,我尝试忽略身体的伤痛,渐渐从嘈杂的赛道逃离出来,静静地感受自己呼吸的频率,感受自己特有的气息,感受手臂和双腿弯曲骨骼发出的清脆而又细微的声响,感受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运动,这是一个奇妙的事情。以至于到最后的冲刺,也显得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最终成绩4:57:14,超乎自己意料。数字的背后,是我们三人友谊的见证,自我信念的见证之旅。

我无数次想象过,当我再次站在终点拱门下,我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我以为我会被自己感动得痛苦流泪,我以为我会随手抱住身边的人大声诉苦,更或许我会默默转身离场找个安静无人的地方独自吞咽所有的心酸。然而,这些所有预设的场面都没有发生。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我却显得很平静,心里没有一丝涟漪。甚至连嘴角上的微笑也只是因不想辜负小崔特意跑到终点拱门下为我拍照的那份心意而特意勾起的。没有激动人心的拥抱,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有释然,带着对过去的解脱,亦伴随对未来的期盼。也许我心里早已为这一次做好了准备。那一刻,我可以真正对自己说:“你做到了。”是的,我成功地克服了30公里以及弃赛的心理阴影。

◇ 忘却,重生

这次秦皇岛马拉松对于我来说,是存在某种意义的。自从2016/1/1的厦门马拉松因伤退赛,至今我已放弃了很多比赛,进入不断循环的怪圈“参赛-弃赛-参赛”。一旦受伤,仿佛就跌入了谷底,一切运动都停止了。内心深处不是不难过,脸上却要强撑轻松平静,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

1月8日,一张CT,一张DR,一份诊断报告,彻底把我从奔跑的康庄大道打回泥泞的小泥沟,连走路都需要靠别人背,只能卧床静养,从此蜷缩在床上被窝里、轮椅上,伴随着不间断的吃药、打针、理疗,如此过了三个月,100多天的昼夜。从一开始的不接受、愤怒、抗拒、沮丧到后来的无奈、接受、理解、适应。
人越是到了“绝境”,看得反倒越清楚。在这种时候,人会做的无非是两件事。推翻自己或相信自己。于是,前者成了叛徒,后者成了虔徒。在那段日子里,我曾一度陷入了无尽的困惑中。每天都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度过。并且对很多事物感到无能为力,甚至害怕接触类似的事物。那些困扰我的问题,始终没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我无法说服自己毫不留恋地放下过去,也无法说服自己毫无贪恋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幸好,这世间依然也必然有让我重获希望和力量的事物存在。

庆幸家人对我近乎宠溺的包容,无可置疑地温暖了我的心。尤其记得爸爸总是彻夜难眠,深夜研究线路,联系医生,一大早摸黑地开车到医院,陪我在各个科室间转圈,漫长的等待中我分明地看见爸爸手心用力攥着报告单和化验单的紧张与不安。妈妈也暂停了她日常丰富多彩的生活,每天专职照料我的起居饮食(让我颇有些一朝得宠的意思),几乎一日五顿喂猪式的伙食,让我成功地涨了10kg的膘,真是爱之深,肉之重。。。S先森,因有着强壮的体格,包揽了我每天的出行,尤其是上下楼梯,背着我这个60kg的大重量选手,没有丁点抱怨。远在大不列颠帝国读书的弟弟,完全用尽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不定时的微信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来自大陆彼岸的温暖。还有我那庞大的“徐氏一家人”,各种补药土药、食材活禽送进家里,已然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见识了伟大的中医食补治疗。
朋友们经常私下问候与关心,总让我有所感动和新的体悟。他们教会我要欣赏自己,而并非一无用处。

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尝试用优势视角去看自己:虽然我没有值得艳羡的外表,也没有诗书满腹的惊世才华,更没有纯净透彻的灵魂。但还是有一点勉强为自己欣赏: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必定会全力以赴。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受伤,确实让我感到彷徨和迷惘。似乎和以往不同,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骤然发现极力认同的事情并不如自己所想那样。我也曾经怀疑自己不够坚定,不够诚恳。

后来,我开始懂得,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尽力就能达到你所期望的。不能因一次的跌倒就认输,不能因一次的受伤就软弱,更不要怀疑自己对生活的明辨力,不要否定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与勇气。生活永远打不倒我们,打倒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虽然有些事,当时可以以一种更为理智的方式来处理。但是我心知,如果重来,我还是我,结果都一样。所以,不感伤,不自责。一切都过去了,虽然时间抹不断那段彷徨的日子,但是我告诉自己,它真的过去了。勿让黑夜迷失了我们的双眼,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溺在虚无的过去。忘却方能重生。

其实在失去的同时,我得到了更多。我获得了一个更完整的自己。正如很多人对我笑说,“弃赛,你的人生就完整了。”我不再害怕失去,因为那也是生活的一种常态。感受过不同的经历,就不会再轻易惋惜,因为总有一天会重新绽放。当你努力挺过人生的寒冬,属于你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受伤期间,很想出去旅行,一个人去远方。在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地方将自己内心里所有的情绪全部无所顾忌地释放出来,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亦因着心里对于跑步的喜爱、对信念的执着,心里倔强地认为自己能很快康复,不愿意就这么屈从在轮椅上,所以即便养伤期间也一直关注赛事,一旦有朋友撩拨我参赛,或看到心动的地方,或有免费名额,就禁不住诱惑报名参加,有马拉松也有越野赛,结果,因身体不允许,都无一例外地弃赛了。现在回想,那时还真的是无知得不懂天高地厚。

慢慢地,我意识到自己逐渐养成一种“弃赛依赖”心理,暗自心惊,必须就此打住,不可再纵容。从小以来,每次做事,开始了就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放弃会上瘾,你放弃了一次,就会放弃了第二次,第三次,……然后人生就会在放弃颓败里度过。所以,四月份,我逼迫自己要重新捡起“跑步”这回事,不能再重复弃赛历史了。四月份参加了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爱情马拉松、三夫香山10K,429TNF50夜探,算是慢慢找回奔跑的感觉,让身体有个过渡,正式站在赛道上则是5月1日的秦皇岛马拉松。

三个月的时光,我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马拉松。马拉松比赛中,用尽全力的竞速固然能够带来激情,然除却速度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事物,比如友谊,比如信念。慢下来,这时你又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绚丽多彩而不失乏味的世界。异于竞速跑所带来的身体过快而无法喘息的思想虚无,这是一种纯粹的享受,不带任何筹码和枷锁的生命体验。或许此时你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才是自已真正想要的东西。

每一次奔跑,每一次站在起点线上,何尝不是一种重新开始。“忘掉过去,重新开始”,在这一次秦皇岛马拉松的赛道上,我如此告诉自己。没有永远不变的速度,有快有慢,正如我爹所言,“把握好节奏,方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一次的秦马,在好友的陪伴与鼓励下,我做到了。四个月后的我,即便未能完全康复,凭借自己的信念和毅力,总算打破了弃赛阴影,重新肯定自己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

自认是个倔驴,或许天生就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走了很多地方,也闯过很多祸,受过伤,跌倒过,笑过也哭过。所以说,奔跑的路上就是让你张扬的笑,亦莫名的痛。跌倒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再站起来,并且学会如何不再跌倒。感谢这一次的伤痛,让我成长。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从容而又沉静,并保持着最清醒的思考,对生活也更加宽容了。现在的我,虽未痊愈,但在康复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跑步这项运动,逐步学习掌控自己的身体,把握奔跑的节奏。毋需在意奔跑的距离长短,也不必在意配速用时,跟随感觉,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跑快点或跑远点都可;身体不适时,便慢下来甚或停下来走走。不违背自然规律和身体机能,跑得自在,开心,享受即可。

最想说的是,信念很重要,信念如同信仰。我一直认为,有信仰的跑者能够跑得更远、更久、更长。跑步的道路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求和坚持的东西。前段时间,有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表示“想要冷静一下,暂时离开跑步这个圈子”。我猜想这种状况可能与前段时间的我一样,对跑步这件事产生倦怠,或怀疑,或迷惘。诚然,我亦不能给他们一个绝对的回答,只能与他们交流自身的感受与经历。虽说跑步并不尽然使我们变得更好,凡事都是双面性,要确切的说,跑步带来什么好处?很难给出一个清晰准确的答案。模糊地来说,跑步会带给我们身体上的变化、精神上的塑造和情操上的陶冶,而这些改变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结果是正向或负向,因人而异,取决于我们如何去把控这个尺度。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在我们为之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中,起码有一些普世价值是值得我们追求和实现的,譬如忍耐、关怀、爱、尊重等。

希望我的朋友们在思考与沉淀过后,能够找到自己心中最想要坚持和努力的方向;也希望所有坚守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的人,以及那些一直奔跑在路上的人,能够像鹰一样,执着于自己的信念,然后重生,蜕变,成长。

(“Runner Ivy”——勿忘初心,坚守信念)

<稿件来自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极致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