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一口气,潜入海下100米,这个中国男人是怎么做到的?

视频|王奥林《极致玩家》专访
2017年蓝洞深度挑战赛(Vertical Blue Depth Competition)刚刚顺利结束,在这次比赛中国有三位运动员,王奥林、裴晓宇、刘鼎锋参赛。中国运动员的在比赛中的表现堪称惊艳,其中王奥林在恒重有蹼(CWT)项目中连续3次打破了国家纪录!从100米到103米,再到105米。“极致玩家”纪录片摄制组全程跟拍了王奥林的这次比赛过程。

蓝洞深度挑战赛(简称VB),在巴哈马Dean蓝洞举办,是全世界自由潜水员向往的圣地。每年,VB只邀请几十位全世界最优秀的自由潜水员参赛,于是这也成了绝大多数自由潜水员可望而不可即的赛事盛典。

迪恩蓝洞

自由潜水(Free diving)是指不依赖设备,不携带气瓶,只通过自身肺活量调节呼吸,闭气下潜的运动。自由潜水包括以娱乐、体验、摄影、狩猎为目的的自由潜水活动,和竞赛性质的极限屏息深潜。

2017年蓝洞深度挑战赛

迪恩蓝洞是世界上最深的蓝洞,203米深,蓝洞周围三面环山,还有一面是沙滩。所有的浪和涌完全被隔绝在蓝洞之外,无法对洞内水流造成影响。蓝洞的能见度通常在10-30米之间,洞口部分直径最大35米,一旦到20米深处,洞内直径则超过100米。水温常年26度左右,100米深以外才有微弱的隔温层。简而言之,这里是自由潜水员的天堂。

迪恩蓝洞

2017年的VB赛事,可以说是史上之最,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纪录保持者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几乎全都到了,除了去年已经退役的Guillaume Nery,现役CWT恒重下潜超过120+的三个人都在。VB的比赛项目分为3项,分别是恒重有蹼(CWT)、恒重无蹼(CNF)和攀绳下潜(FIM)。

恒重有蹼(CWT)即是王奥林参加的项目,是最普遍的自由潜项目,潜水员佩戴恒定的配重,运用脚蹼下潜到最深深度,脚蹼可分为标准自由潜双蹼和单蹼,潜水员只有在停止下潜开始上升的时候可以触摸垂直基准绳。这个项目的男子世界纪录是由俄罗斯人Alexey Molchanov去年创造的129米,他也在这次的巴哈马挑战赛上平了自己的纪录。这个项目的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正是Alexey(下图左)的母亲Natalia Molchanva(下图右),她在2011年下潜到了101米的深度。

恒重无蹼(CNF)即潜水员佩戴恒定配重,但不穿戴脚蹼仅仅靠自身力量进行下潜,除了转身时也不允许触碰引导绳,被认为是最纯粹的自由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有难度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男子世界纪录由William Trubridge保持,为102米。

攀绳下潜(FIM)即另两位中国运动员裴骁宇和裴晓宇、刘鼎锋参加的比赛项目,潜水员使用引导绳下潜,上升时也不使用任何推进装备。这个项目的男子世界纪录保持者也是William Trubridge,124米。

这三个项目不同之处很多,其深度并不适合相比较,通常来说,CWT是速度最快,下潜最深的,而CNF则比较慢。当然,自由潜可不止这几个项目,还有好几个项目是在泳池里完成的,比如由陆文婕保持国家纪录的静态闭气(STA)和动态有蹼(DYN)。

那么再讲讲VB这个比赛吧,首先自由潜水比赛的运动员首先会在比赛日前组委会的赛前会上看到自己OT(official top)时间,同事对于主办方的场地安排和比赛流程有一个了解。

OT是比赛中运动员正式开始下潜的时间,是根据AP时间由主办方排表,一般是根据运动员的能力以及之前的最好成绩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排序;这个OT时间无论刮风、下雨或者其他原因,都是不能更改的。

一般来说,运动员在比赛前最晚一小时内签到注册,被允许进入热身区进热身。热身区大小不同,选手被允许进入比赛区域的时间不同,经过和裁判确认后进入比赛区后,便可以开始热身。

OT开始前5分钟裁判会进行countdown,运动员在OT – OT后30秒入水是正确出发不罚分,如果在OT前和OT10秒后出发都是会被罚分的。也就是说调息在10分钟内。

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所有比赛都是算分数的,没有人算距离和时间,因为如果动作不标准都会被罚分。深度是1M 1分,泳池是1M 0.5分,静态好像是10秒 1分。

所有的比赛项目在出水后,需要在15.0秒内向着裁判准确得做出水面三部曲,摘掉面部设备(面镜、泳镜和鼻夹),比出I’m OK的手势,并且清晰的说出I’m OK,同时保持30秒内呼吸道没有再次进水,才能拿到白牌。

如果是低氧导致了SAMBA or BO,呼吸道再次入水会罚红牌,也就是比赛成绩无效。裁判记录的时候会记录一些运动员是什么症状,比如DQBO就是BO红牌,DQSP就可能是SAMBA导致红牌。同样的,如果出发的时候呼吸道先入水,再出水,再入水,也会被判做红牌。

呼吸道入水,就是你在OT后口鼻入水,然后出水,然后又入水。这和出发动作的技巧有关系,比如动态,如果出发的时候口鼻离水面太近,弯膝盖等细微动作都会造成区别。

如果运动员对于比赛的环境有质疑,比如突然有大浪有流或者其他不可抗原因没法下潜,可以立马向裁判团进行protest,或者运动员比赛之后申请protest。在下潜结束后可以申请re-dive,裁判团在运动员protest并且确定可以重新下潜之后便会重新安排运动员再比一次,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裁判会在当天结束比赛后一段时间后,公布当天的比赛成绩,如果对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成绩有质疑,可以protest,也就是要求二次合议,但是protest的时候需要向AIDA缴费50欧,如果protest胜利,50欧会退还,如果失败,钱是不退的。

protest之后,裁判团会根据运动员的诉求重新调看录像并且重新裁定比赛成绩;并且邀请protest的运动员来观看相关的录像并且告知最终裁定结果;这个结果将会是最终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去年ADEX的潜水展,作为闭幕演讲嘉宾分享了在16年在巴哈马蓝洞深度挑战赛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下潜之前

前一天与教练沟通完要挑战超过100米的时候,其实我的下潜就已经开始了。我会在前一晚躺在床上冥想这次下潜需要做的动作,以这样子检视自己的心态。当我真正在水面做好一切准备开始调息的时候,会再次在脑海里回想我需要做的每一个动作,精确控制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在这样的深度下,任何多余的动作,多余的念想,都会加剧氧气消耗的速度。当教练倒数到1的时候,你知道那一刻你必须果断转身一跃而入,不管下面是多深,你必须一气到底,ET(Early Turn提前转身)不在你的选择范围之内。我吸满最后一口气,并使用填积术往肺部继续充入1-2升的空气,在下潜之前,我肺部带着将近10升的空气。

此时我100%专注在当下,现在,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

入水

当我的整个身体没入水中,面部神经感知到水温的下降,哺乳动物潜水反射瞬间就被激活,我的心率会下降,几乎是一瞬间,从70降到40左右,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每个健康的人类都拥有这一项天赋。而我们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样共享所有的这些天赋,例如海豚、虎鲸和海狮,当然它们的潜水反射要来的比我们强得多。曾经有科学家在一头海象身上加装了科学仪器,当科学家看到这个仪器收集到的数据时让人非常的震惊,因为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这只海象待在水面的时间只有不到四个小时,可以想象他们使用氧气的效率之高。

接下来我四肢的毛细血管会开始收缩,收缩后的血液会回流至身体的核心器官 – 大脑、肺和心脏,以确保他们的正常运转。

0-20米

这一段我需要克服正浮力对我的影响,如果我没有办法很快挣脱较潜的这一部分水域,我体内的空气便不会被压缩,我会被浮力不断的推回水面。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加大踢蹼的频率和幅度,这也是整个下潜非常耗氧的一个阶段。我必须即保证快而有力,同时确保动作的高效。

30米

随着下的越来越深,压力也会逐渐增大,我的肺部被压缩到只有水面四分之一的体积,湿衣从3毫米也逐渐被压缩到只剩2毫米。这时候我已经超过了中性浮力的位置,开始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整个下潜最享受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不再需要踢蹼,任凭重力将我拉扯到海底。

从30米到102米,我可以一动不动。有的时候我会梦到自己在飞翔,自由落体的时候我就是在飞,这也是我为什么迷恋这个运动的原因。有时候我会穿比较薄的湿衣,在下潜前吐光肺部所有的空气,轻轻抓一次绳子便可以体验自由落体,我个人最好的空肺下潜深度是32米,自由落体的速度超过1.1米/秒。

50米

这个时候我的身体会接近自己的残气量。很久以前科学家曾经警告过自由潜水员,不可以下潜到超过50米的深度,也就是说人类的肺部到达残气量的时候便必须停止下潜,否则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Enzo,他下潜到56米的深度,并安全的返回,证明人类的身体完全可以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完好无损。其实这也是哺乳动物潜水反射其中的一个特别现象 – 血液转移。血液转移是指在压力的影响下,肺部可以被压缩的程度是有限的,这个时候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开始充满血液(是原来的两倍),使肺部被保护起来。

70米

自由落体的速度变得更快,水温在这个时候进一步降低,心率则降到33-35左右。

80米

我的胸腔开始渐渐感受到压力的存在,这个时候身体的柔韧性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压力的情况下人的本能是去对抗,但是在深海的地方,如果我去对抗那个压力,我很可能会受到严重的肺部挤压伤。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我没有能力去与大自然对抗,与其对抗这个压力,不如彻底放松开来,去接受这个压力。而当我的身体接收到放松的这个信号之时,胸腔的挤压感会变得小很多。在血液转移的保护下,我也得以进一步下潜。

90米

在这样的环境中,气体体积会被压缩到原来十分之一的大小。在这里耳压平衡会开始变得非常困难,普通的耳压平衡技术很难在这个深度以下完成,这也是世界上很多自由潜水员迟迟无法突破的原因之一。因为压力的存在,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并最终导致无法下潜。因为长期接受空肺下潜的训练,理论上我的身体已经能够承受接近200米的水压环境,在血液转移完全启动的情况下,我已经完全不会再受到这样深度压力的影响。

100米

当我知道自己触底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当时自己所认为无法企及的极限,居然瞬间就消失了,另一闪通往未知的大门为我打开。100米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当时法国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身体不可能能够下潜到超过100米的深度,那个时候碧海蓝天里的原型 Jacnque mayol通过无极限的方式下潜到了105米,打破了科学家预言。而100米是很多自由潜水员梦寐以求都想要达到的数字。
独自身处100米的深海,我远离了自己的舒适圈,水面离我非常远,漆黑寒冷和安静伴随着我。那个时候我唯一的感觉不是恐惧,也不是我征服了大海。我感受到的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大海中的一个水滴,周围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我感觉和大海融为一体,我不需要呼吸。

现在每次触底准备回去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想着自己才完成了一半的下潜,更辛苦的还在后头。我想象自己是一块电池,整个下潜的过程就是一个充电的过程,而我在触底那一刻,就是我释放所有能量冲刺回水面的一刻。冲刺回水面不再是最辛苦的过程,而是对自己的一个奖励。

90米

相对来说这个阶段是比较最辛苦的,我在水面需要摆脱浮力的影响,同样在海底,我还需要摆脱重力对我的影响。在这里我失去了所有的浮力,一旦我丢开绳子,我变会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往下坠。所以我必须以加倍的力量和速度摆脱这股力量。同样是由于血液转移的作用,我的腿部已经没有很多血液存在,也就意味着氧气在腿部的存储量大大减少,我可以肆意的加速,却并不消耗很多氧气。

80米

这个阶段是非常奇妙的,有时我会开始会变得失去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受到了一定程度氮醉的影响,但几乎是非常轻微的。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专注在我踢蹼的动作上,如果我越是与这个感觉去对抗,尝试保持清醒,氮醉对我的影响就会越糟糕。

70米

随着氧气的逐渐消耗,二氧化碳在体内开始堆积,我的呼吸渴望并没有预想中来的那么强烈。如果呼吸渴望在我触底的那一刻便来临,那么这基本意味着这一潜对我来说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生理极限,这也是为什么自由潜水于我一直是非常安全的原因之一,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当我有了呼吸渴望的时候,千万不可以慌张,因为一旦慌张,我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大脑里会有非常多的负面想法,例如:“不行了” “氧气不够了“”我有可能不能安全回到水面“等等,一旦有这样的想法,事故就会发生。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着绳子继续保持踢蹼的动作,继续专注在当下需要做好的事情上。而现在一次80米的下潜,我几乎不会有呼吸渴望,完全不会有横隔膜的抽动。

50米

到了这个地方我的脾脏会开始收缩,它会释放出非常多富含新鲜氧气的血液进入到我的循环系统中,而我的理解,并不是我的身体启用了备用电池或者是备用油箱,对我来说这是速度与激情里的男主角开启了氮气加速。

30米

在这个深度我遇到了自己的教练,也就是我的守护天使们。在这个区域,是事故比较容易发生的地方,因为压力变化非常大,很有可能在接近水面不到的时候昏厥过去。但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我整个下潜最开心的时刻,我会向他们微微点头示意,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能放心下潜。因为他们的存在,在下潜刚开始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会在自己最需要照看的时候出现在身边,是最值得我信赖的伙伴。

10米

我看到了水面,阳光开始透过湛蓝的海水,有一些刺眼。我会受到浮力的影响,为了节省氧气,这个时候我会停止踢蹼并让浮力将我推到水面。

出水

在出水之前不到3米的地方,我会在水下吐掉一部分的空气,这样当我出水的那一刻,我便可以大口的吸入新鲜的空气。我会感受到温暖的空气分子按摩我的脸颊,空气从空中进入到肺部,再次重新充电。而在快速的完成几次恢复呼吸之后,我必须在短时间内看着我的教练,摘掉鼻夹,看着她并比如:OK的手势,并说: I’m OK。

图文素材来源:界拓自由潜水、 神帖集中营、 潜水游世界、deeperblue官网、VB脸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