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布寺
珠峰北坡的大门
60年前
这里还是寒风萧瑟、人迹罕至
一群年轻人
曾在这里守候了
整整500个,日日夜夜

摄制组找到了1960年气象组组长彭光汉,由于身体原因彭老没能接受摄制组的采访,但是提起当年的那些人,他依然如数家珍。
彭光汉

彭光汉与高登义合影
_20201123174001_715.jpg)
高登义,我国第一位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大气科学家
前期调研期间,为摄制组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彭光汉
_20201123174001_403.jpg)
_20201123174002_104.jpg)
登山与科考相结合
1958年,原中央气象局
派出了一支气象考察队
随珠峰侦察组
到达珠穆朗玛地区
17位气象考察队员
来自全国各地
分别负责地面
高空气象观测
日射强度观测
流动气象考察和天气预报等工作
_20201123174002_676.jpg)
这次气象考察活动
参加人数之多
业务范围之广
工作持续时间之长
在此地区都是未曾有过的
侦察任务结束后,三名气象队员留山过冬,坚持积累气象资料。
_20201123174002_391.jpg)
年轻人们
用最笨拙的方法
收集了一套完整的珠峰气象资料
1960年珠峰气象资料图
(资深登山撰稿人、户外意见领袖 马德民 提供)
_20201123174002_783.jpg)
在北京西二环旁边的一座老小区
摄制组也找到了当年留守珠峰的
电台组成员李长旺
_20201123174002_638.gif)
曾参加过哈尔滨抗洪、内蒙抗灾保畜、天津抗洪、唐山地震、保周总理通讯等等重大行动,从不顾个人安危与生死。李长旺说:
_20201123174003_989.jpg)
这是
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代人的声音
是今天的我们
难以相信的艰苦卓绝
难以想象的坚定不移
世界之巅
极度寒冷 狂风暴雪 险象环生
_20201123174005_706.gif)
海拔6400米的高山营地上
随队的两名摄影记者陈宗烈与陈雷生
还遭遇了一场意外
让所有队员们都铭记至今
_20201123174003_655.jpg)
摄制组特意邀请了
亲历者陈雷生的儿子陈登
重新再现了历史场景
_20201123174004_694.jpg)
历史之沧桑沉重
是那时
如你如我的年轻人
亲身的经历
_20201123174005_243.gif)